首頁 →本頁
  訪客分享

蜉 蝣

俗稱蜉蝣,分類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蜉蝣目。

生活史為卵、稚蟲、亞成蟲、成蟲,屬於不完全變態(半行變態)。中小型,體長2-27mm身體柔弱,觸角短小,頭部小能自由轉動,複眼發達,具3個單眼,翅膀透明,前翅大於後翅,靜止時直立於背上,具2條尾鬚,有些種類中央還有一根尾絲,其實中尾絲不是附肢,是第11腹節背板的延伸物,只有纓尾目(衣魚)和部分蜉蝣目才有這個特徵。

剛羽化的成蟲必須經過一次蛻皮才能算成蟲,未蛻皮前叫做「亞成蟲」,翅膀不呈透明,蛻皮後翅膀才會透明且有漂亮的光澤。亞成蟲已能用氣孔呼吸,但複眼和足尚有一部分未完成,亞成蟲期長短是依種類而定,亞成蟲期短的成蟲的生命也短。

稚蟲棲息水中,靠腹側之氣管鰓呼吸,植食性,幼生期很長,有的要脫皮20餘次。成蟲口器退化,壽命很短約1 - 3日,故有「朝生暮死」的稱號。其實蜉蝣的壽命並不只有1天,「朝生暮死」只是成蟲階段的過程,昆蟲從卵孵化經幼生期到羽化成蟲才算是一生,所以蜉蝣的壽命至少有一年之久。成蟲棲息水邊,交尾期雄蟲群集「婚飛」,雌蟲以近似投水的形態產卵於水面,大量的卵漂浮,一部分成為魚類的食物,一部分孵化。卵產在水中,每粒卵都具向外伸展的纖毛,能纏在水草或水底的砂石上等待孵化。

全世界約有1000多種,台灣已知66種。本目下分2個亞目,長鞘蜉蝣亞目有4個總科(四節蜉蝣總科、扁蜉蝣總科、褐蜉蝣總科、蜉蝣總科),短鞘蜉蝣亞目有3個總科(小蜉蝣總科、細蜉蝣總科、圓裳蜉蝣總科) 。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23年12月29日     更新2023/12/29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