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本頁   訪客分享

芒灶螽  Diestrammena  ingens  Karny, 1915  [特有]

↑芒灶螽 (雌)  ,體型很大,駝背。

(穴螽科 /Aemodogryllinae亞科 /  芒灶螽屬)  體長36-38mm,體色紅褐色,體型寬大,體駝背狀,體表革質狀,前胸背板有2條不明顯的縱紋,不具翅膀,各腳長,關節及脛節具棘刺,轉節黃白色,後腳腿節異常粗大,側緣淡黃褐色具線狀斑紋。

本屬1種,本種又稱巨亞灶螽,屬於大型的種類,紀錄於低、中海拔山區,為台灣特有種,夜晚出沒。

俗稱竈馬,本科種類多半無翅或不明顯,雌蟲體型較雄蟲大很多,具細長的產卵管。

(附記) 這一屬台灣只有1種,目前把近似的照片放在一起,以上需要再鑑定。

  Diestrammena  ingens

↑芒灶螽 (雌) ,體駝背狀,體表革質狀,不具翅膀,夜間出現。

↑芒灶螽,後腳腿節外側具複雜的扭曲狀斑紋。

↑芒灶螽 ,雄,後腳腿節粗壯,上緣有一條黑色縱紋

芒灶螽

↑芒灶螽 ,雄,斑型同上。

↑芒灶螽 ,雄蟲背部斑紋。

↑芒灶螽 雄,後腳腿節粗壯,背面黑色。 

穴螽科

↑芒灶螽 ,若蟲,體背拱起,體表如甲殼,頭小,複眼黑色,眼後方具黑色縱紋。(體長約14mm,)

巨亞灶螽

↑芒灶螽 ,晚上出現在草莖上,在燈光的照射下不會驚慌逃竄。 

  Diestrammena  ingens

↑芒灶螽 ,若蟲,夜晚拍攝。

↑芒灶螽 ,受到驚嚇跳到草叢裝死了!

穴螽 Neonetus  sp.

↑芒灶螽 ,若蟲。

穴螽 Neonetus sp.

↑芒灶螽 ,若蟲。

↑芒灶螽 ,若蟲,同上一個環境發現,棲息枯葉層

竈馬

↑芒灶螽 ,若蟲,雌,都市公園撥開地面的枯葉層,很容易發現牠們的蹤跡。 

穴 螽

↑芒灶螽 ,未成熟的雌蟲。  16mm

 

(附記)

本種分類於直翅目、螽蟴亞目、沙螽下目、穴螽總科、穴螽科,又稱竈馬科,台灣已知2屬2種。

體背一般駝背狀,各腳刺多,後腳腿節發達,雌蟲一般較大,交配前會以觸角觸碰,雌上雄下,雄蟲收縮腹部排出精苞置於雌蟲生殖器,雌蟲會把腹部向前弓嚼食精苞部份營養,交尾後以產卵管插入土中約3公分排出卵粒,交尾及產卵通常都在夜間進行。

本科的種類不會掘土為巢,在農業年代常在爐灶附近取食剩菜,夜晚以腿部摩擦發出唧、唧聲音,後腳腿粗如馬,故稱灶馬。

現代生活環境改變,竈馬多半生活野外,棲息石縫或枯葉層裡,以植物莖、葉、果類及小型昆蟲為食,雜食性,翅膀退化但警覺性高擅於彈跳,白天不容易發現。

本種模式標本 / 台灣嘉義縣大林镇。 (以上參考網路資料)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09年10月05日     更新2024/08/26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