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本頁   訪客分享

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待分類)

小翅蛾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福山 / 烏來)

(小翅蛾科 / 古小翅蛾屬)   體長約5.4mm,體長型,頭部紅色,觸角粗,黑色,複眼褐色具藍色光斑,前胸背板端部有一枚藍色光澤的斑紋,前翅橙褐色至黑色具金屬光澤,後翅淡色不具斑紋

本科2屬12種,本屬8種,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白天出現,棲息林道邊低矮的草叢,局部地區數量穩定,習性敏感,在閃光燈照攝下翅面橙黃色或藍色光澤十分漂亮。

小翅蛾科被認為是鱗翅目中最原始的一個科,全世界80多種,台灣已知12種,都是特有種。小型,口器咀嚼式,而不是一般蛾類的管狀虹吸式取食。

本欄照片近似:有田氏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aritai Hashimoto    參考:台灣產蝶蛾圖鑑

有田氏古小翅蛾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頭部具橙紅色麟毛。     (福山 / 烏來)

古小翅蛾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頭胸部橙紅色,端部有一枚藍色光澤的斑塊。  (福山 / 烏來)

Palaeomicroides sp.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福山 / 烏來)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背影。     (福山 / 烏來)

 Palaeomicroides sp.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體長5.4mm,觸角各節間緊密,末端漸細,各鞭節內側具長毛,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棲息低矮潮濕的草叢環境,白天拍攝。    (武陵 / 北橫)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頭部橙褐色。    (武陵 / 北橫)

Palaeomicroides aritai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翅面在不同光源下呈現紫色的光澤。  (武陵 / 北橫)

Palaeomicroides aritai

↑古小翅蛾 Palaeomicroides sp.  ,後緣至外緣緣毛白色。     (武陵 / 北橫)

以下引用環境資訊中心文

「這個類群之所以特別是因為牠們仍然具有咀嚼式的口器,不像一般蝶蛾是曲管式的。」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顏聖紘表示,「小翅蛾」(Micropterigidae)這群特別的小型蛾類,自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就出現在地球上,是現有的蝴蝶與蛾類中,最早演化出來的類群。

「小翅蛾的幼蟲只取食『地錢』這種苔蘚植物,而地錢通常只出現在環境良好的陰涼森林之中。」他說,若森林環境受干擾破壞,造成地表溫度上升與溼度散失,小翅蛾就不可能存在。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10年05月10日     更新2021/06/09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