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所有文章 →本頁   訪客分享


        好久沒到高山,最近都在平地拍常見的昆蟲。今天決定到馬美,我將GPS設定海拔高度,到了1000公尺停在路邊,但並沒有昆蟲,蟲況跟「林相」關係較大,跟高度並沒有直接關連。到了海拔1400公尺再停車,現在才7點半,太陽已照進樹林裡,蟲況很好。

        發現好多昆蟲都是中海拔常見,我已有心理準備,見蟲就拍,即使只做記錄也要盡可能拍清楚。事實上3mm以下的小蟲我是略過的,因為沒帶微距用雙閃,太接近拍微小昆蟲有困難,其他較大的昆蟲幾乎都拍到了,但並不是全部都清楚,最主要還是「淺景深」,無法像使用閃光燈,小光圈(16-32)的景深清晰,不過還是拍得很盡興。

        回家看電腦,像蓬萊細矮吉丁蟲交尾,景深淺根本無法拍到全身清楚,而淡色鷸虻、四紋擬守瓜、六紋擬守瓜、黃腳大牙步行蟲在陰暗的光線下,拍了翅膀腳就不清楚,也都是「景深」的問題。其實所謂「淺景深」乍看還是很立體,讓我想到印象派畫家,筆觸隨意,不像古典畫家細膩,但遠一點看卻很逼真,充滿生命之美。我認為「生態攝影」不一定要把每一根毛都拍得清清楚楚,「生態攝影」並不一定要絕對清晰,能呈現自然特質,表情生動才是它最重要的目標。

↑淡色鷸虻,光圈5,在陰暗下拍清楚複眼,腳就不清楚,但整體看還是很有韻味。

↑蓬萊細矮吉丁蟲交尾,光圈11,近拍景深仍淺,只能側拍,若從上往下拍,只能一隻清楚,另一隻就模糊了。

↑「生態攝影」並不一定要絕對清晰,能呈現自然特質,表情生動才是它最重要的目標。

↑黃腳大牙步行蟲,牠爬我拍,光圈5.6,快門1/40秒,還是有晃動,照片是生態寫實,不是標本,用這種觀點詮釋「攝影」也可以。

↑象鼻蟲與蓬萊家蟻,光圈只能開到4.5,只好遠一點拍,可降低景深的差距。

↑脊額瓢蠟蟬,光圈6.3,右邊的腳清楚,左邊模糊,但質感不錯,還是很生動。

↑點椿象,光圈7.1,頭部清楚,小楯片還是不清晰,但顏色飽和度不錯。

↑台灣叉脊瓢蠟蟬,光圈7.1,體型小景深淺,右眼清楚,左眼模糊,但畫面很立體。

↑太平山象沫蟬,光圈8,翅膀中央模糊,但背景顏色豐富,整體看自然生動。

↑細脈菱飛蝨,光圈9,焦點在翅脈,犧牲了頭部和前胸背板的清晰度。

↑南華鋸角螢,光圈7.1,大致上清晰,加上模糊的背景有點畫意。

↑黃脛巨緣椿象,若蟲,光圈4.5,距離較遠,蟲體的景深就沒問題了。

↑雙峰疣椿象,若蟲,光圈9,快門1/20秒,手持相機,大致上清晰,逆光,高明度。

↑某種食蟲虻,光圈9,1/40秒,左邊的腳及腹端模糊,但顏色、氣氛不錯。

↑同上,不同的前景和背景。

↑同上,光圈8,焦點對眼睛,體背就模糊了,但神態很特別。

(後記)今天拍到的昆蟲有:某種食蟲虻、象鼻蟲、灰象、細脛步行蟲、姬蜂、菱飛蝨(2種)、黑色紅螢、小捲葉蛾、綠眼虻等未知的種,和已知的雙峰疣椿象、點椿象、黃脛巨緣椿象、暗黑緣椿象、褐菱獵椿、輝椿、台灣隆胸長椿象、南華鋸角螢、黃腳大牙步行蟲、叉斑陷紋金龜、蓬萊細矮吉丁蟲、錦葵金花蟲、紹德龜金花蟲、白緣溝腳葉蚤 、細脈菱飛蝨、太平山象沫蟬、曙沫蟬、台灣叉脊瓢蠟蟬、脊額瓢蠟蟬、黑尾葉蟬sp.、鼎脈蜻蜓(雌)、瘤喉蝗、雙斑長腳蜂、蓬萊家蟻、淡色鷸虻、深山玉帶蔭蝶(雄) 、姬波紋小灰蝶、直帶黃枯葉蛾、中帶彩折角蛾、霧紋桑舞蛾等共40種。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15年06月22日      更新2015/06/23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