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 → 所有文章 →本頁 | 訪客分享 |
![]() |
貓蚤,體長2.3mm,體色褐色,身體側扁,頭胸間密合,體壁角質化光滑具向後著生的刺及剛毛,足具雙爪,能在動物毛羽間自由穿梭,不容易墜落,口器針狀以吸血方式為食,後腳發達,善於跳躍,一躍可達身體的50-100倍高,大約10-20公分距離,主要寄生於貓、狗身上,人為其臨時的寄主。 貓蚤生活史為卵、幼蟲、蛹、成蟲,整個生活史約15-30天,幼蟲體灰色多節,無足,以環境中的有機質、塵屑為食。幼蟲期5-9天,但在環境惡劣時可延長至200天,3齡,蛻皮2次成蛹,蛹期5天。剛羽化的成蟲潛藏在戶外或家裡的地板隙縫、地毯、貓狗窩,當牠感覺光源、二氧化碳、氣流或腳步聲刺激,便會跳到寄主身上,人若被咬部位多在膝蓋以下的小腿。 成蟲十分耐飢,在缺乏食物之下可達一年不食,一旦吸血很快就會產卵。雌蟲一次可產下40-80粒卵,通常在寄主身上產卵,但卵無法粘附而掉落在家裡的地板或戶外草叢,在適溫下數日便能孵化為幼蟲。 蚤目全世界約有2237種,台灣已知33種,蚤科4種,其中95%寄主於哺乳動物,5%寄主於鳥類,人也是被寄主的對象之一。TaiBNET網站紀錄有狗蚤屬2種(狗蚤和貓蚤),蚤屬1種(人蚤),鼠蚤屬1種(印度鼠蚤)。 去除貓蚤可用含藥劑的洗髮精將家中的貓、狗定期清洗,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就可避免孳生。
↑貓蚤,身體側扁,頭胸間密合,體壁具向後著生的刺及剛毛。
↑貓蚤,足具雙爪,能在動物毛羽間自由穿梭,不容易墜落,口器針狀以吸血方式為食,後腳發達,善於跳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