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 → 所有文章 →本頁 | 訪客分享 |
![]() |
大戟科的野桐、白匏子、血桐的葉基處都有2個蜜腺,淡黃色,經常會有螞蟻群聚吸食,偶爾可見他種昆蟲,但就數量來說還是螞蟻最多。許多種類的螞蟻都會出現在葉上,其中家蟻亞科的大頭家蟻、皺家蟻、堅硬雙針家蟻最常見。毛毛蟲會把葉片咬得坑坑洞洞,潛葉蟲會在葉肉裡潛蝕,於是野桐提供甜食給螞蟻吃,螞蟻為了守護食物便驅趕前來取食的昆蟲,而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就好像野桐聘請螞蟻當保鏢一樣。 有幾張照片可證明螞蟻有驅趕他種昆蟲的動作,螞蟻除了自已覓食外,也會在蜜腺周圍及葉背爬行,巡視有無入侵者。通常一株植物上只見一種螞蟻,很少多種螞蟻盤據在同一棵植物。螞蟻這個保鏢是否很盡職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拍了很多照片顯示螞蟻常只顧自己吃,才不管旁邊有誰在覓食,甚至和瓢蟲一起共享佳餚而忘了職責。 我拍了多種昆蟲卻不見螞蟻前來干涉,如金花蟲、天牛、叩頭蟲、菊虎、郭公蟲、象鼻蟲、蚜獅、螢火蟲、紅螢、蛾、蠅等,有些夫妻檔背著或交尾在吸食,可見蜜腺的營養價值很高。 觀察野桐、白匏子、血桐葉上的蝕痕,葉緣和葉面的洞洞是具大顎種類的昆蟲咬的,葉上細小斑點是半翅目椿象或葉蟬以刺吸式口器吸的。最多見的是潛葉蟲,這種幼蟲初齡鑚入葉肉裡取食,隨著齡期漸大,潛蝕的路徑會變粗,最後在末端化蛹,破洞羽化,而葉面交錯扭曲的圖案很像地圖,於是潛葉蟲又被稱作「地圖蟲」。 野桐的蜜腺被吸乾後,葉片也老了,不會有天敵上門。野桐雖然與螞蟻有互利共生關係,但大半的葉子還是被咬的坑坑洞洞,你覺得螞蟻是盡職的保鏢嗎?
↑渥氏棘蟻,吸食野桐葉片基部的蜜腺,像2杯果凍,好吃!
↑長腳家蟻,三隻擠在一起搶著吃蜜腺。
↑黑棘蟻,在蜜腺四周巡視,並以示警的動作嚇阻前來覓食的昆蟲。
↑大頭家蟻盤據蜜腺,不准其他昆蟲靠近。
↑2隻舉尾蟻守住蜜腺,一旁想偷食的蓬萊眼舞蛾,不敢越雷池一步。
↑舉尾蟻只顧吸食,才不理會旁邊的茄二十八星瓢蟲。
↑懸巢舉尾蟻和紅紋瓢蟲搶食一盤蜜腺。
↑擬叩頭蟲,也過來吸食蜜腺。
↑條紋森蠊也來了!
↑蒼蠅也飛過來了!
↑連紅胸窗螢的幼蟲也忍不住誘惑,從地面爬上樹來吸食蜜腺。
↑蓬萊細矮吉丁蟲,一邊交尾一邊取食,可見蜜腺的營養價值很高。
↑有多種昆蟲取食,卻不見螞蟻前來驅趕,由上至下是:黑尾棕天牛、台灣黃毒蛾 、小蛾類、錨紋瓢蟲和螞蟻。
↑蛛蜂、大褐花蚤、黑叩頭蟲、二色蟻形蟲。
↑四紋溝腳葉蚤、紅螢、象鼻蟲、四斑柄眼蠅。
↑潛葉蟲幼蟲鑚入葉肉裡取食,隨著齡期漸大,路徑變粗,最後在末端化蛹羽化,葉面交錯扭曲的圖案很像地圖,又叫做「地圖蟲」。
↑被溝腳葉蚤刮食後的葉面,葉緣則是某種蛾類幼蟲啃食的。
↑溝腳葉蚤只刮食葉面的表層。
↑野桐葉面的坑洞引來可愛微蟹蛛棲息,蟹蛛也會捕食前來吸食蜜腺的小昆蟲。
↑野桐的蜜腺被吸乾後,葉片也老了,不會有天敵上門。不過葉面已佈滿坑洞和潛葉蟲,可見螞蟻並不是很盡職的保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