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所有文章 →本頁   訪客分享
 

        全世界已知的食蟲植物大約有9科500種,其中豬籠草和捕蠅草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型食蟲植物,我曾經在瑞芳見過,人們將它掛在窗戶上捕食進入屋內的蚊蠅。而台灣本土的食蟲植物我們反而陌生。台灣的原生食蟲植物有2科12種,茅膏菜科及狸藻科,其中水生的狸藻具捕蟲囊,捕食水藻營生,與陸生的捕食方式不一樣。大部份的食蟲植物都生長在濕地環境,如黃花狸藻、絲葉狸藻、圓葉挖耳草比較容易看到,其他很難找到,可能環境遭受污染、破壞及人為過度採集有關。 

        小毛氈苔生長於裸露的山坡,我曾經在貢寮區的山上和陽明山拍了不少照片。從微距的觀景窗看那球狀鮮紅的腺毛,像一粒粒誘人的櫻桃,誰知其中有詐,誤闖禁地必死無餘。據說有甜美的氣味,讓小昆蟲禁不住誘惑聞香而來,拍照時我特別留意它是怎樣捕食的?腺毛具有黏性,當獵物碰觸就會彎曲,以黏液消化吸收養份,最後只剩下翅膀和軀殼,小毛氈苔葉肉上可見污黑的蟲屍都是這種食蟲植物的傑作。

        仔細研究這些空殼,以螞蟻、蠅虻和蝻最多,我找到一隻螞蟻使盡力氣掙脫,結果越陷越深,六隻腳和觸角甩也甩不掉黏液,最後不忍便用枝條救出螞蟻,上來後牠清理黏液,有氣無力的搖晃爬行,這是牠一生永難忘懷的夢魘。

        2009年我在草嶺山發現行為近似的一種懸鉤子植物,全株也密披腺毛,這種植物叫虎婆刺。翻葉時赫然看到數不清的有翅型螞蟻,這些小螞蟻應該在空中婚飛後準備交尾的,怎麼都集體黏在葉背呢?不僅葉背,連莖枝都布滿棘刺狀的黏球,用手摸黏黏的。還有一種分佈於中、高海拔的杜鵑,葉上也具有腺毛,端部的紅色球狀黏液非常小,不仔細看不出來。受害的昆蟲最多的是葉蜂,死在葉上屍體完整,原來葉蜂產卵於葉片組織裡。虎婆刺和杜鵑花具有腺毛的黏球,但只用來防止天敵的入侵並不具「食蟲」的功能。

↑小毛氈苔 ,分類於豬籠草目、茅膏菜科、茅膏菜屬,一種食蟲植物。

↑小毛氈苔 (花苞),為了要防止授粉昆蟲不小心被小毛氈苔黏到,花都長得很高,這是植物現實的一面。

↑小毛氈苔,葉片會分泌黏稠液體的腺毛,端部球狀。 

↑小毛氈苔,微距下的腺毛十分壯觀。 

↑小毛氈苔,火紅的腺毛具有香味, 讓小昆蟲禁不住誘惑聞香而來。

↑小毛氈苔,新葉呈花苞狀。 

↑ 受害的昆蟲以雙翅目的小蟲最多。

↑直翅目,蝻,蝗蟲的若蟲也是受害者。 

↑螞蟻,不小心誤闖禁區,有些能脫困,有些使盡力氣結果越陷越深,六隻腳和觸角都沾黏甩也甩不掉,最後成為食蟲植物的營養。

↑ 虎婆刺,一種懸鉤子植物,全株也密披腺毛,翻葉時赫然看到很多有翅型的螞蟻。

↑ 虎婆刺,莖枝上也布滿腺毛。

↑ 這些小螞蟻應該在空中婚飛後準備交尾繁殖的,怎麼集體都黏在葉背呢?

↑ 虎婆刺,紅色的果食。

↑某種杜鵑花也密布腺毛,常見葉蜂死在葉上,屍體完整,原來葉蜂的雌蟲產卵於葉片組織裡,這些腺毛用來防止天敵的進入但並不具「食蟲」的功能。

《後記》

本文發表後,我又想食蟲植物若没昆蟲可吃會不會死或營養不良?如果無關生長它為什麼要致昆蟲於死呢?網路上搜尋一篇資料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提供訪客參考:

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人員指出,食蟲植物多半生活在貧瘠之地,依賴昆蟲作為食物,補充氮源。研究結果顯示環境中的含氮化合物累積越多,食蟲植物便會減少引誘昆蟲的行為,單純從土壤吸收氮。一旦食蟲植物過份依賴土壤中的氮源,將變得與一般植物無異。而當環境中的含氮化合物持續升高,讓一般植物也能生存時,食蟲植物有可能因為失去優勢,面臨全軍覆沒的命運。
摘自ETtoday東森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15/58785.htm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14年02月10日      更新2014/02/20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