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所有文章 →本頁   訪客分享
蘭陽博物館與生態池復育



9月3日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
開學的第一天在蘭陽博物館旁的水池邊集合
我是這一班新進的學生
9:00學員已到齊
我的心情跟這棟世界知名的建築物一樣
有一點不安定的忐忑
和一種夢想的期待

從集合地點的池邊
用180mm鏡頭拍到遠方的建物
正是《與自然融合》
像徵單面山的一角
而邱老師給學員的第一堂課是
頭城水蓑衣回娘家
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任何角度看蘭陽博物館
山 水、 建築、遊客
大致能融合
但是現代素材與科技
以及大量的遊客湧入

這裡真的可以長久平安
與自然和諧共生嗎

邱老師說
頭城水蓑衣原生棲地「頭城大坑罟溼地」因為「頭城烏石漁港區段徵收公共工程」都市興建,大坑罟溼地成為重劃住宅區及商業區,宜蘭水蓑衣的野外棲地在這次的徵收工程中,正式宣告消失。而當時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搶救下來的頭城水蓑衣,收容在羅東水資源中心與社區學校。

棲地因開發而消失,也可以復育重建-----

而蘭陽博物館的現代科技也必需結合鄉土元素才能完美

今天的活動由
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
與頭城人文國中小李光莒老師所帶領的家族社群團隊
邀請學員攜家帶眷一同來參與

我的朋友
看過拜訪宜蘭濕地的文章後
在給我的mail提到

前陣子,因著執行公共藝術的活動,我常出沒在宜蘭。最近,也開始對於自然生態產生好感,感覺,重返自然的感覺真好,覺得自己更有生命力。(海泙)

邱老師要我環湖走一圈
記錄看看有什麼昆蟲
未來水池復育後可以比較

中 / 左 某種狼蛛科 種別不詳
右下角 常見的種類 擬環紋豹蛛(狼蛛科)

池邊最多的是
粗鉤春蜓 Ictinogomphus rapax
襯托在右上角的樹影下
看起來更迷人

栽種風箱樹後
粗鉤春蜓馬上過來停棲
一口氣拍下6張照片
主角相同
改變攝影角度後背景就不一樣
畫面的氣氛也跟著不同

粗鉤春蜓不在意我近拍
所以又按下10張特寫快門
手持相機
快門用1/200 光圈20 iso640 閃光燈開
壓縮後的畫面還可以
看原始檔實際上清晰程度各有差異
如果時間允許
我覺得用腳架拍較恰當

青紋細蟌 Ischnura senegalensis
在池邊的草間但數量並不多
鑑定這個物種的問題已了
但拍照的問題還很多
細蟌很小
怎樣拍可以表現細節和背景呢
左 / 關閉閃光燈
右上 / 打開閃光燈用M模式
右下 / 打開閃光燈用TTL模式
三張畫面效果都不一樣

褐斑蜻蜓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雄)
適合靜水的池塘
數量不多
這2張是雄蟲
雌蟲較小顏色較淡
習性敏感

水池上空飛翔的蜻蜓最多的是
大華蜻蜓 Tramea virginia
和薄翅蜻蜓
大華蜻蜓在空中飛翔速度較薄翅蜻蜓緩慢
我按了7張快門
其中有一張是可以接受的

大華蜻蜓飛累了也會休息的
停在剛栽植的苗枝上
觀察蜻蜓
可在池邊栽植一些獨立的枝條
這也許可以提供水生池景觀設計的參考

近中午及黃昏
薄翅蜻蜓 Pantala flavescens
也停下來到地面休息

至於滿天飛翔的薄翅蜻蜓
我拍了20張找不到一張清晰的
快門用到1/1250秒還是捕捉不到焦點

池邊還有杜松蜻蜓 Orthetrum sabina sabina
和其他的生物

下午頭城水蓑衣和風箱樹栽植完畢
邱老師指導學員認識另2種水生植物
野菱和蓴菜
野菱的根很長
浮水性植物
直接拋到水面就可以繁殖
蓴菜要包在覆土的紙張上
用布繩綑綁拋入水中

小朋友學著做玩得很開心

結束一天的辛勞
育苗的種靜靜的等待萌芽
這些小孩長大成年後
蘭陽博物館的水池生態將完全改觀

茁壯的大樹不是一天造成的
吸收陽光雨水
在自然中展露生命

期待蘭陽博物館
是以人類智慧展現的成就
而不僅只是一個觀光景點

水池不是公園的一角
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域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11年09月07日      更新2011/09/07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