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頁   訪客分享

在 溪 底 找 寶 藏

      大年初六,北部難得出現陽光,天空很藍,電話約朋友一起到北橫賞蟲。年假後的第一個上班日遊客不多,從復興鄉進入北橫,路好像是為你開闢的,行在山林裡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沿路的青山綠水十分迷人。
    
北橫是賞蝶的聖地,不過才2月蝴蝶不多,只見幾隻黑燕蝶、天狗蝶、台灣琉璃小灰蝶、琉璃蛺蝶 --- 北橫看來很乾燥,看不到蟲蟲活動的跡象。經過巴陵、大曼橋後,我們把車子停在一處積水的山壁旁觀察水底的昆蟲,翻開石子發現好多水棲性昆蟲,這些大都是石蠶、石蠅、蜻蜓、蜉蝣類的稚蟲或幼蟲。現在就讓我來介紹這些溪底的寶藏吧!


         這不是小魚喔!牠是蜉蝣的稚蟲。蜉蝣體長約 3 - 27 mm,身體細長、柔軟,頭部靈活,複眼很大,觸角剛毛短,口器退化,翅膀膜質,休息時翅膀會豎立在背面,腹末具尾絲2根,有些種類還有中尾絲,成蟲具趨光性。生活史為原變態,也就是牠們的成蟲期還要脫一次皮,脫皮的成蟲叫亞成蟲。稚蟲生活在水底要一年之久,大約要脫皮 20多次,羽化後的成蟲壽命只有3 - 4 天,故有「朝生暮死」的名號。

↑蜉蝣稚蟲       

        石蠅的稚蟲生活在未受污染的水域環境,和蜉蝣一樣牠們都是水質清澈的指標。 稚蟲身體扁平以減少水流的阻力,各腳末端具爪,能吸附岩石,常見牠們在湍急的水流石下棲息不會被水沖走。稚蟲身體明顯分節,具有尾毛。成蟲體長約 5 - 90 mm,體長而扁,頭部寬闊,複眼發達,觸角絲狀,口器咀嚼式,但多不取食。翅膀為膜質,休息時翅折疊成扇狀,平疊在胸腹部背面,生活於 水邊的草叢、樹林下活動,夜晚有趨光性,容易在路燈下發現。

↑石蠅的稚蟲與扁泥蟲      

↑扁泥蟲(鞘翅目,扁泥蟲科),體色黃褐色,身體扁平呈圓盤狀,背面有如龜殼,頭部縮入殼中。生活於清澈的水流,其樣子宛如錢幣,故有《水錢》之稱。

扁泥蟲,幼蟲,與近似種相較,本種體背具黃色的斑紋,斑紋豐富十分漂亮,棲息寬闊的淺溪,局部地區出現,不普遍。 (體長5mm)

         石蠶蛾的幼蟲也棲息於水底,翻開水中石塊,很容易找到幼蟲的巢。幼蟲吐絲與小石子、砂築成螺狀的巢,有的種類以葉片枯枝築巢,能負巢活動,爬行於河床之間。石蠶蛾的幼蟲長相圓胖,但頭部瘦長,是釣魚人喜歡的魚餌。幼蟲在巢裡化蛹,羽化時會掙脫石巢隨著水流於水面羽化,有如出水的芙蓉十分美妙。成蟲口器退化不再取食,翅膀暗褐色佈滿細毛,觸角長,乍看有如一隻小蛾,故有石蠶蛾之稱。成蟲具趨光性,容易於路邊的燈光下發現,若遇騷擾,會先跳兩步再飛行,十分有趣。

↑石蠶蛾的幼蟲結螺狀的巢 

↑有些石蠶蛾幼蟲結巢,簡單的堆結小石子住在裡面,撥開石巢
能看到牠縮曲著身體的模樣。

↑中華珈蟌(水蠆), 水蠆是所有蜻蛉目稚蟲的通稱,牠們的稚蟲多半棲息於水底,豆 娘和蜻蜓等稚蟲的體態和長相也不盡相同,要辨別這些水蠆與成 蟲間的關係,必須要長時間的觀察,一般人很難從幼生期辨認種別。

 

 

 

 

 

 

 


回圖鑑選單


本頁建製2005年02月19日        更新2023/08/13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