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本頁  

 

2101/1001 星期一  晴22:00

        在網路認識大陸的小何,直翅目是他幫我分類的,今天他從日本搭機到桃園機場,然後到板橋來我家住,之後的14天在台灣調查蟋蟀,尤其一種鬥蟋蟀的種類。 

2012\1002 星期二 晴22:36



        中午到蓮華池順利找到他想見的鬥蟋,台灣鬥蟋4種,常見的平地種有短翅和長翅兩型,數量很多,另一種為阿里山鬥蟋,短翅,分布海拔較高,在蓮華池還看到眉紋蟋蟀和小扁頭蟋蟀。晚,夜宿埔里的一家民宿。

        小何很年輕,才28歲,以公費的身份到日本讀書,30歲前便能取得博士學位,即使在大陸也很稀有,在車上我們交談甚多,也談到兩岸的文化和昆蟲生態。明天預定到惠蓀。

2012\1003 星期三 晴06:57

        昨晚蟋蟀叫了一晚,今晨還叫不停,我不會分鬥蟋、扁蟋和眉紋蟋的叫聲,飼養盒裡還有一隻鐵蟋。清晨陽光從窗外射進屋子裡,窗外可以看到淡色的遠山,有一種度假的感覺,小何還在熟睡。他說中午是不睡的,問他晚上幾點睡?他說早上7點半到研究室,晚上11點半睡覺,一整天都在研究室飼養蟋蟀,研究蟋蟀。

        真好,能把生命用在一個目標或夢想裡,在這個眾人皆迷的年代,清醒的人不多。

2012\1004  星期四  晴22:00

        惠蓀住一晚要2500元,小何說好貴,這些錢在雲南調查昆蟲可以住上20天。他說有機會到雲南會告訴我,跟他一起做昆蟲調查我會考慮到大陸一趟,地區首選當然是雲南。

        夜晚在惠蓀一條林道聽到好多蟋蟀的叫聲,其中一種雲斑金蟋叫聲最清脆,躲在山坡的樹叢不好下去找。小何在木道的隙縫裡發現一種蚊獵椿,全身披毛,包括觸角、翅膀和腳都披毛十分神秘,網路上還不見有人發表。

2012\1005 星期五 陰雨22:42

        因為有事小何跟我回台北,上午他一個人搭火車到瑞芳,調查基隆河和岳王路的蟋蟀,下午3點我開車約在碧峰岩會面,然後到番子澳、南雅,晚上在瑞慈宮那條林道夜拍。小何說:溪邊反而沒有蟋蟀,在空曠的農田或住家附近蟋蟀較容易觀察。


↑番子澳海岸的地形,十分壯觀。

        在番子澳山腳下的草叢和南雅附近的農田找到針蟋、眉紋蟋和鬥蟋,但都跟海或溪流無關,除了海灘蟋蟀外大部份的種類都不喜歡海風和鹹濕的環境。

        好幾年沒到瑞芳夜拍,林道的路燈氛圍讓我想起多年前的往事,在竹林裏看到兩件垂掛的雨衣,竟聯想到有人上吊,突然起了寒顫趕緊離開。真奇怪?人為什麼會有恐懼?蟋蟀不怕鬼卻怕人,看來世間最難看可怕的恐怕不是鬼而是人呢!

2012\1006 星期六  晴10:31

        回台北的兩個晚上,小何一個人在我的工作室睡,我回去陪家人,忙著瓢蟲圖鑑校稿和國語日報週刊的文章,工作畢,帶他到烏來。

        烏來午後下雨,在信賢一條林道的乾草堆裡看到很多蟋蟀,除了這幾天常見的物種外,還看到2隻小素蟋的若蟲。在加九寮的溪邊找不到蟋蟀,小何說:蟋蟀不喜歡棲息水邊,因為水聲會干擾蟋蟀的鳴叫,雌蟲聽不到雄蟲的求偶訊息,所以這種環境蟋蟀不住,就像螢火蟲不喜歡光一樣。

2012\1007  星期日  晴22:00

        今早4:30開車南下,11:30到達屏東的大漢山。



2012\1008 星期一  晴10:37

        在大漢山會見高雄的三位朋友,其中2位跟小何在網路上早有聯絡,但都第一次碰面,從筆友到相識過程看來很自然。其中一位還在讀書的男生也是熱情中人,一個人常騎機車到大漢山,以牛糞做陷阱調查糞金龜,他熱情的把取得的2種糞金龜給我們拍照,並熟練的述說這些糞金亀的特徵和名字,他也養蟑螂。

        中午進入林道後小何聽到樹上有一種片蟋的叫聲,直到浸水營古道入口都還聽得到,棲息在較高的樹上,停棲葉面,由下往上是看不到的。下午6點朋友都下山了,我們在1000公尺的路邊停下來,九芎樹上有片蟋在叫,數量很多,天黑後我以頭燈的光引誘片蟋,方法用盡就是不可得,這種片蟋2008年我拍過,身體綠色。

台灣片蟋

↑片蟋,停棲葉面上,叫聲如金屬般清脆,後腳痙節有4對排刺。

        無奈下山,不久,聽到雲斑金蟋的叫聲,很近,很多,下車找,果然看見思念多年的雲斑金蟋,像金屬般清脆的鳴聲十分好聽,小何很高興,突然在一棵低矮的樹上聽到疑似片蟋的叫聲,我們小心的將枝條往下壓但仍不見蹤影,失望欲離時我以手電筒再照,啊!正是牠片蟋。

        終於了了心願,總算可以證明大漢山白天到夜晚都會叫的是片蟋沒錯,然後下山,啟動車不久停下來,我請小何記下Gps的座標和氣溫,突然一隻片蟋飛進車內,是因車內的燈趨光飛進來的,讓我再一次體驗片蟋會趨光,駕駛座旁邊的車窗好像也有一隻很大的蜘蛛,爬到擋雨棚,趕緊拿相機拍,竟然是我沒見過的草袋蛛,一下子出現這麼多令人驚奇的東西,真不可思議。片蟋到900公尺就不叫了,但日本鐘蟋仍大聲鳴叫ˋ著。

2012\1009 星期二  晴22:33



        第2天我們又進入大漢山到昨晚發現片蟋的地點,只見四周寂靜與夜晚眾蟋蟀鳴叫的熱鬧完全不同。下午離開大漢山到台南接我母親回水上老家,小何也跟著住在鄉下。

2012\1010 星期三  晴20:25

        母親88歲身體不錯,氣色很好,他能用日語跟小何對談,母親說初中畢業後就沒用日語,很多都忘了,但我覺得她的記憶很好,日本話只學三年,經過70多年還能清楚記得真不簡單。

        早上,我帶小何到崁頭山,讓他一個人住在廟裡體驗另一種生活。

2012\1011 星期五   晴09:06

↑長瓣樹蟋在葉片咬洞躲在葉背鳴叫

        上午到崁頭山接小何回水上,夜晚到八掌溪調查蟋蟀,他說在我家鄉2天裡找到14種蟋蟀,在崁頭山有13種,數量還比大漢山多,可見蟋蟀比較喜歡空曠的地形。在我家鄉首見樹蟋在葉片咬洞,躲在葉子後面鳴叫,據說葉片是用來讓聲音產生共鳴,反射到更遠的地方讓雌蟲聽。

        小何一個人去阿里山,我幫他訂了旅館,從嘉義搭公車到阿里山要二個半小時,自己開車應該不用這個久,但我要照顧母親不能陪他。

2012\1015 星期一  晴07:06

        這幾天小何跟我在鄉下,除了我老家、阿里山外還到鰲鼓濕地,並約竹門國小的志仲同行。

        小何搭高鐵到桃園機場,今晨飛往日本,送他到嘉義高鐵站,母親也跟。我母親有健忘症,小何離開後,問母親這幾天有一個會講日本話的客人來我們家住,她竟完全忘記似的 一直問是哪一個人?長什麼樣子?然後黯然的對自己說怎麼都記不起來了。

2012\1017 星期三  晴10:06

        今天收到小何來函,他說在大漢山的片蟋是新種,已著手寫報告,命名為台灣片蟋。回想當晚在大漢山的情景,在窄小的林道裡聽到數百隻蟋蟀的鳴叫,就像走進童話世界被一種神秘歌聲吸引,發現如夢似幻的片蟋,清脆如金屬般的在虛空中迴盪,此情此景令人難忘。

        整理與小何交流所知的蟋蟀:

        台灣的蟋蟀,名錄上有77種,預估應有92種之多,小何在台灣調查見到40種,其中蓮華池有11種,包括2種鬥蟋(平地種和阿里山鬥蟋)。大漢山除了稀有的片蟋外還有南方的眉紋蟋蟀和數量很多的雲斑金蟋、日本鐘蟋。惠蓀也有雲斑金蟋,看到一種纖蟋。崁頭山記錄13種,包括有2種樹蟋(長瓣和斑角)。八掌溪記錄14種,包括有2種樹蟋(長瓣和中華)和數量很多的濱雙針蟋。竹南海濱有一種黑蟋屬。

↑雲斑金蟋,又稱銅琵琶,網路流傳大陸有金、銀、銅三種琵琶,台灣已知一種,聲音清脆響亮,群聚性,白天隱密性高不容易發現但夜晚鳴聲四起,從基隆到大漢山多處地區可以聽到牠們的叫聲,海拔最高到1000多公尺。

↑黃斑黑蟋蟀,為平地常見的種類,黑色,翅肩有一枚黃斑,南部較多。

↑竈蟋,雄蟲短翅或無翅,雌蟲無翅,中後胸有2條黑色寬型橫帶,喜歡沙質地,在過去農業時代牠們常棲息於灶台或火爐的縫隙裡,故有家蟋蟀或短翅竈蟋的稱呼,為夜行性昆蟲,會趨光。

↑鐵蟋,體黑色具油亮光澤,背部略拱,頭部渾圓無斑,本種關節以下黃褐色,稀少。

↑素蟋,已知2種,體長13-17mm,雌、雄前翅皆短,後翅可見或無,狹長,白色,體背一般黑色,背方不拱起,頭部黑色無斑,棲息土坡或枯葉下,雄蟲夜晚鳴叫十分優美。

↑濱雙針蟋,體長在6mm以下,雌、雄皆短翅或無翅,翅面有片狀的斑紋,淡色,主要分布於溪邊或海邊的沙質地。

 

 

其他:台灣片蟋新種發表

 

 

 



本頁建製2012年10月20日      更新2024/10/22       網頁、攝影:嘎嘎